关于历史的29本好书
文字如风,吹开历史的烟云
此中有人,可以见自己
此中有物,可以见天地
此中有兴替,可以见芸芸众生。
历史烟云:2015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好书评选候选书目(五)
1.《西医的故事》
这是有关人类自己战胜疾病、
无知和愚昧的传奇故事。
本书由三位当代法国医学界泰斗(帕特里克·贝什、让·克洛德·阿梅森、阿克塞尔·凯恩)倾情著述。他们考察了所有可以找到的医学文献,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家联合医学图书馆到私人图书收藏家,与法国著名史学家伊万·布洛哈尔一起,引领读者共同探究和思索西方医学的发展历史。
2.《细说三国》
“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先生作品,
独创“细说体”讲史
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
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
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文字挥洒优美,史事翔实可信。
3.《秩序的沦陷》
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
五城在被日军占领后,如何重建?
“这里有通敌,有抵抗,但两者之外的其他行为要多得多。”
《秩序的沦陷》为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近著,关注的是抗战初期的社会与人。作者选取江南五城(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描述了日军残暴占领城市、试图重建基层机构的过程,并分析了地方头面人物与日伪政府的关系交织。“这里有通敌,有抵抗,但两者之外的其他行为要多得多。”借助对这种模糊行为的分析,作者考察了战争时期城市秩序的维持,以及生活其间的个人的心态、处境与选择,以求揭示一个复杂的战时社会。
4.《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
几千年来,地图既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也是一个充满风景和智慧的宝库。
中国与欧洲地图交流始于晚明,耶稣会士在传教过程中意外发现晚明人士热衷于了解欧洲的《世界地图》,传教士们试图学习中国地图的绘制方法来绘制世界地图,而晚明的中国学者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将西方地图摹刻下来,一来一往,交流的印记深藏在地图微观的痕迹中。
5.《1776—美国的诞生》
两届普利策奖得主打造,
最好看的美国独立战争史。
这部著作将美国独立战争演绎得栩栩如生,无论你是“历史宅”还是中学开始就翘掉历史课的“坏小子”,它都会令你爱不释手。(《纽约时报》)
6.《美利坚是怎样炼成》
总会出现一部作品,让我们想起历史并非教科书一样的化石。这本书呈现了一个鲜活的美国,比罗列一堆原则更加生动。
——《华盛顿邮报》
有分量,有魅力……可读性极强,研究细致,强调了在重要的历史进程中个人选择和抱负的重要性。
——《历史》杂志
18世纪的最后十年被称为“激情时代”。相互敌对的派系为美利坚合众国的路线而斗争,每一方都确信对方的目标会出卖革命遗产,破坏付出巨大代价赢得的革命成果。他们的赌注并非一时一刻的政治利益,而是未来美国民主实验的进程。在这场划时代的辩论中,最突出的两位人物是托马斯·杰斐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7.《卢梭与美德共和国》
实现美德共和国的良愿
如何演化成恐怖的杀戮?
卢梭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有巨大的影响。作为卢梭的信徒,罗伯斯庇尔企图按照卢梭的美德思想将法兰西建构成一个美德共和国,不仅仅是法兰西,整个世界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谓美德共和国最终覆灭。
8.《拷问法国大革命》
一本卓绝的作品。对大革命感兴趣的读者应该人手一本。
——《历史》(L' Histoire)
长久以来,法国大革命一直被禁锢在意识形态的坚冰中:完全的赞美或彻底的憎恶成了看待它的两种思维定势。因为掺杂了过多的意识形态,法国大革命本身反而在政治化的争议中被忽视了。
9.《英国社会史》
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历史是相同的
但所有的国家都越来越具有共同的趋向
——阿萨·布里格斯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把它的过去如此完整地带入了现代生活。
——曼德尔·克赖顿
“你往后看得越久,也就往前看得越远”。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如英国一般,把它的过去如此完整地带入了现代生活。
10.《十八世纪英国的大众政治》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现任英国历史学会主席狄金森的代表作
十八世纪英国不同的社会阶层
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相互角力的景象
历史学、政治学等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书
本书是狄金森先生的代表之作,主要考察了十八世纪英国的民众政治文化。作者认为,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的特点营造了一个有活力的政治文化,让许多非贵族的精英参与其中,有意识地左右着对大众整体产生影响的、并塑造许多人所处政治环境的决策。
11.《不可抗拒的帝国》
从历史维度看
“美国特色的软实力”
《不可抗拒的帝国》研究的是美国在20世纪是如何以一个市场帝国的形式改变欧洲的。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美国的历史时,总不忘强调美国文明的欧洲印记,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它的思想文化主要来源于欧洲,这也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对于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尤其是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相对来说研究的人就比较少,在这方面发表的有启发性和影响力的著作相对也比较少见。格拉齐亚教授的《不可抗拒的帝国》则正是为这一学术研究的薄弱领域增添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12.《被美国化的英国》
一部揭示20世纪英国文化史的极其出色的论著
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钩沉梳理以及研究与分析,揭示了20世纪上半叶英国人直面美国文化入侵而生发的焦虑和担忧。从爵士乐到福特汽车再到好莱坞电影,作者将新兴的美利坚娱乐帝国定义为一种新型的帝国主义,而它对大不列颠自身的文化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13.《宗教美国,世俗欧洲?》
齐名韦伯、涂尔干
宗教社会学巨擘彼得·伯格
领衔三位顶尖学者提出对
错综复杂的宗教/世俗欧洲之谜的全新解读
宗教在欧、美的处境为何如此殊异?现代性是否必然携手世俗化?宗教是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资源?对于20世纪末世界版图上宗教环境的剧变,“世俗化”理论已不再具有解释力。宗教的话题经过长久的沉寂,重又回到公共讨论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来。
1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混乱逆流的十年
自我完善、自我表达、自我满足
以及自我放纵的开始
当代全球史学新著
不一样的美国视角
本书突破了单纯看政治、经济的局限,着眼于世界格局的整体观,高屋建瓴第将20世纪70年代放在全球史发展的框架内,关注这十年中全球社会中信任危机,自由市场的国度放大,政府的谨小慎微,认为这一切直接导致了全球文化出现了这样的格局 :极端的平等,极端的不平等。
15.《欧洲霸权之前》
本书荣获1990年美国社会学会杰出贡献奖
最好的世界历史,宽度、深度俱佳
本书对欧洲崛起之前的世界体系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首次描述了前现代的世界体系。作者将世界体系的开端回溯到 13 世纪,将当时的世界划分为三大体系 :欧洲 ;中东以及亚洲,通过个案探究了国际交往的开启、拓展和巩固。作者认为,东方的衰落为西方的兴起提供了机会,从而将 13 世纪世界体系与 16 世纪现代世界体系在时间上衔接起来,证明了世界体系的连续性。
16.《希腊精神》
20世纪智者阿诺德·汤因比对希腊精神的全面解读。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并不是一本纯粹的历史学著作,它是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在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对西方文明的根源和发展趋势所做的全景式梳理和诊断。汤因比对“希腊精神”的描述无疑带有某种斯宾格勒式的“文化形态论”,但他的历史叙述渗透着强烈的个人问题关切甚至“文明忧虑”。
17.《屠猫狂欢》
一场诡异的屠猫事件开启
探寻法国人如何思考的历史考察,
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通俗著作
《屠猫狂欢》是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历史协会主席罗伯特·达恩顿的代表作品。本书围绕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巴黎圣塞佛伦街一群工人虐待并屠杀了工厂周围所有的猫,特别是他们工厂师傅老婆的宠物猫的事件展开,详尽描述并解释了这一诡异的事件,由此展开对十八世纪法国人的思考方式——不只是人们想些什么,而且包括他们怎么思考——的论述,并通过解读“鹅妈妈的故事”、“小红帽的故事”等童话故事以及警察档案和知识树等多种文化现象,对法国文化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18.《欧洲城镇史》
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欧洲城镇史
从城镇发展的角度看近代化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克拉克的研究十分及时,可为全世界借鉴。自从中世纪以来,欧洲一直是地球上城市化最发达的大洲之一。欧洲城市对欧洲的历史、经济、文化、政治上都留下了烙印。
19.《欧亚大陆上的城市》
一带一路上欧亚大陆城市的变革
本书通过回顾城市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从城市的建筑特点、功能区分、历史源流等角度,详细描述了古代中国的三星堆、余姚、曹魏邺城、北魏洛阳、隋唐长安等城市和古代伊拉克乌尔城、埃及阿尔多奈城、印度哈拉帕,以及现代中国青岛、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等不同时期东西方数十座城市的特点,对城市发展的方向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披露了丝瓷之路上城市发展的奥秘。
20.《幸运之家》
第一批华裔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
一部扣人心弦的家族长篇故事,
不是小说,不是回忆录,而是历史。
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艾明如的作品。本书以泰普家的发展为切入视角,为读者讲述了泰普家族三代人的故事,故事的核心是这个家族在美国的创始人赵洽(约瑟夫·泰普)在淘金潮之后成为移民代理人的奋斗经历。作者耗时十年,用新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方法为我们讲述了华裔美国人群体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展示了十分广阔的社会画面,从小家庭的历程透视了华裔移民群体的历史以及旧金山城、加州乃至美国社会的变迁,从很多侧面反映了美国的历史。
21.《筑梦》
美国人对家的珍爱使住房史别有寓意
远不止于对古建筑的欣赏保护
住房是“美国梦”的核心内容,不论是激进的政治演讲者还是雄心勃勃的企业家,都认为住房的建筑模式,将为国民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其重要性远超过对工厂、机构的建筑或改造,它们是新的社会秩序的一部分。
22.《东京审判》
哪些人未被审判?
为什么他们逃脱了审判?
张作霖到底是被谁炸死的?
曾任陆军省兵务局长据田中隆吉说,他查过卷宗,这件事是河本大佐的第二十工兵队(当时刚从朝鲜调往中国)埋方型炸弹二百枚,小崎大尉奉命开枪射击而造成的结果。海相冈田启介把炸死张作霖事件的责任归于日本关东军的一个派系,宣称这次事件是陆军的第一次公开行动,同时促使军方参与政府决策的做法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进行了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的“世纪大审判”。来自同盟国11国的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清算战争罪行的审判。
23.《爱情小说史》
世界第一部关于爱情小说的世界通史,
一幅波澜壮阔的爱情文学壁画。
从《变形记》《特里斯当与伊瑟》到《洛丽塔》《情人》,皮埃尔·勒帕普徜徉于经典爱情作品的世界里,重新对八十余部世界著名爱情小说一一作了解读。他不带任何偏见,对阿普列尤斯、塞万提斯、卢梭、歌德、斯丹达尔、福楼拜、托尔斯泰、弗吉尼亚·伍尔夫、菲茨杰拉德、昆德拉、杜拉斯等作家及作品作了逐一介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爱情文学的壁画。
24.《请中国作证》
19世纪中国问题的完整知识手册《中华帝国全志》
全面梳理巨著,还原当时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传教士在明末以降的中西文化与宗教交流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观点直接影响到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杜赫德神甫虽一生从未踏上中国土地,但他根据来自27位耶稣会传教士的相关文献,整理撰写了深具影响力的《中华帝国全志》,该书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人。
25.《艺术社会史》
历经十年,写就一部扎根于
社会历史背景的恢宏艺术史巨著,
以艺术为线索,叩问几千年来波澜壮阔的时代精神变迁。
本书不仅对从石器时代到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发展史进行了笔酣墨饱的勾勒和阐释,讨论了包括造型艺术、文学、音乐、建筑、戏剧、电影、综艺演出在内的形形色色的艺术现象,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地将跨学科方法应用于艺术史研究,对各种艺术现象进行跨学科的考察和分析,在哲学、美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思想史、文化史、心理分析、电影理论等十来个领域纵横捭阖、来回穿梭,为艺术史研究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
26.《交通银行史》
一部资料翔实、论述全面、
格局阔大的交通银行百年风云史。
全书以生动的事例呈现交通银行在中国近现代艰难世事中奋力跋涉的历史风貌,以具体的史实记述了交通银行在成立至1958年各个时期的制度建设、业务创新、经营特色,行风培育,对于认识今天的交行,引导和探索今后的发展,都有丰富的启发意义。为确保编撰质量,本书还特别邀请了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史研究专家洪葭管,国内著名学者、现任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教授等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
27.《十九世纪欧洲史》
贝内德托克罗齐(1866-1952),20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更是享誉西方的历史学家和史学理论家。
28.《中国现代建筑二十讲》
书中选取三百余幅图片
使本书更富鉴藏价值
建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如此关注。
建筑学是一门社会性、技术性、艺术性等综合性很强的实用性学科,对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表述,不应离开建筑的本质,建筑干不了教书故事的事儿。
29.《中国历代<舆服志>研究》
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一体化进程中,对于中国历代《舆服志》的研究更显示出中国独有的文化品质,是对中国服饰文化深层次挖掘与研讨的创新。
服饰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在民族服饰的定义上,中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它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区别不同民族的一种最直观的表达。
本书以二十五史中历代《舆服志》为依据,对《后汉书》《晋书》《南齐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籍中《舆服志》所记录的各个朝代的礼仪文化及民间服饰内涵做了深入挖掘。运用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深入全面地研究了历代《舆服志》的起始与形成、车旗服饰制度及其演变,从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分析入手,剖析舆服制度制定的影响因素,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在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选购您心仪的图书